我们对海盗的印象通常都来自西方的电影:独眼、疤痕、长刀、望远镜。欧洲不少国家被海洋包围着,所以很早就形成一种海盗文化,这也是他们向世界扩张的一个动力。
在世界海盗史上,大航海时代以前最有名的是欧洲的维京海盗和地中海海盗。在那以后,有加勒比海盗,牙买加海盗,由海盗私掠船构成的英国皇家海军,还有活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东海倭寇。
许多人可能不了解中国海盗,因为中国的根基主要是在陆地上。但是在清代的福建和广东,曾经活跃过世界上最大的几股海盗,那就是蔡牵、张保仔、郑一嫂带领的海盗帮。
郑一嫂本名石香姑,她在整个世界海盗史上都是很有名的。这个女人非常了得,她本来是一名粤妓(也就是在广州地区当船上的“艇妓”),后来嫁给了海盗大盗首郑一,在海盗伙里如鱼得水,海盗兄弟都叫她“龙嫂”。郑一去世后,她嫁给了自己的养子张保仔。
根据学界的研究,郑一嫂和张保仔领导的红旗帮达到了3万到4万人的规模,船只有1000多艘。加上其他帮派,整个广东沿海的海盗人数约在5万人到7万人之间。这些人不一定都在船上,张保仔会利用手下在岛屿上开荒种地,并自称为“郑成功第二”。
当时,英国人和葡萄牙人都和中国海盗打过交道,所以在西方的历史记载中,有很多关于中国海盗的记忆。西方人在影视作品、漫画、游戏里都描绘过他们想象中的郑一嫂的形象,有的游戏甚至把她和孔子、李白等人一起设定为代表中华文明的11位伟人。但我们这种以陆地为根基的文化,往往把海盗遗忘了。
那么嘉庆年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海盗?
首先和地理环境有关,福建广东沿海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港汊分歧,类似的还有浙江温州、台州、香港大屿山,这些都是海盗巢穴。
其次就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下人们的生存困境。嘉庆年间在白莲教起义、天地会动乱的影响下,百姓的生产生活遭遇到了很大困难,再加上官府的压迫,很多人上山为盗或者下海为匪。
第三个原因就是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有着“疍家”这样的水上族群。他们常年以船为家,有着丰富的海洋生活经验。郑一嫂就是广东新会的疍家女。
当时,越南的西山政权对广东福建海盗也有着很深的影响。
18世纪末,越南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建立了西山政权,他们和越南南方的阮氏家族、北方的郑氏家族开始了长年的战争,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就把华南海盗纳入到自己的海军编制中去。这些海盗在越南得到了武器、船只装备和作战方法上的训练。
西山政权覆灭后,他们又回到了广东、福建沿海。清军水师还是普通战船,而他们开回来的是非常高大的夷艇,船上装的都是几千斤的大炮,一颗炮弹有十三四斤重,而水师战船上一颗炮弹可能只有一两斤重。
在厦门大学里有一块碑,是嘉庆八年闽浙总督玉德立起来的。在前一年的时候,海盗蔡牵带着十几条船、四五百号人,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突然摸进了厦门岛对面的大担山岛(现为大担岛)。他们打败了清军驻军,抢了13门大炮。嘉庆皇帝把玉德大骂一通。为加强海防,玉德向官吏、行商募捐,在大、小担山上各修了两座城寨。这块碑上的碑文就叫《建盖大小担山寨城碑记》。
那么打败清军的海盗蔡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福建同安县(现为厦门同安区)人,从小父母双亡,他靠做棉花匠、补渔网为生,活得很艰难。大概在33岁的时候,蔡牵下海为盗,很快他得到了越南的帮助,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有一次蔡牵上岸剃头,遇到了剃头匠的老婆吕氏。吕氏就谈了很多关于最近海盗活动的情况,说蔡牵打仗不怎么样,还分析了他的作战方法、进退得失。江湖上的人都是这样,她可能没读过什么书,但平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懂的也很多。蔡牵觉得这个人真了不得。回去之后就派了几条船,带着礼金,问剃头匠把老婆买了,吕氏就成了蔡牵妈。妈,是闽南地区对成年妇女的一种尊称。
蔡牵妈一进入海盗伙中,就像是蛟龙入海,很多出谋划策、掌舵、开炮的事情,都是蔡牵妈在做。清代档案里对蔡牵妈的形象有过这样一段描写:
“官兵尝追牵,将及之,一红衣人自舱中出,缘桅而上,斧其篷索;令兵船乘风不可留击。红衣者,牵妻也。”
在一场大风中,清军水师在追击蔡牵的船队。两支船队并排往前进,眼看就要追上了,没想到这时候船舱里冲出来一个红衣女人,赤脚爬到桅杆上去,拿着斧头把篷索给砍断了。这时候清军水师就往前冲过去了,蔡牵的船停了下来,就此逃过一劫。现在的轮船有发动机可以制动,但当时的动力主要靠的是篷。可以看出,蔡牵妈的身手非常敏捷。
还有一次,在和清军水师对垒的时候,两边都在开炮,蔡牵妈突然光着身子从船舱里跑出来。清军的炮手一看,就愣住了。然后蔡牵妈一炮打过去,就把对方的炮手干掉了。
郑一嫂同样也是一个了不得的女人。红旗帮大盗首郑一在一场台风中去世以后,她就掌握了红旗帮的实权,和比自己小11岁的养子张保仔发生了暧昧关系,暗里结为夫妻。郑一嫂和张保仔带领下的红旗帮,可以说是声震南海,甚至影响及于全球。
张保仔是疍家子,15岁就被红旗帮掳掠上船。因为机敏能干,作战勇敢,郑一把他收为义子。在盗匪队伍中,义子实际上有两层含义。因为盗匪主要是男人的天下,义子往往成为性发泄的对象。因为性关系维持得比较好,义子就慢慢成为盗匪里的骨干力量。有一句黑话叫“一步登天”,说的就是洪门中特定的小老幺在大盗首被镇压之后,会从一个小老幺直接升为龙头老大。
广东海盗有红、黄、蓝、黑、白、青六大帮。六种旗帜在海面上飘扬,难免会产生冲突。在郑一还活着的时候,他们就定立了一个公立约单,规定了在绑架人质、抢劫船只、作战的过程中不能发生冲突,以及如果发生冲突该如何解决。这是帮与帮之间的约单。每一帮里面,可以再分成三个层级。红旗帮下面分成很多股,每一股可能有十几艘到三十几艘的船只。股下面是伙,每一伙有几条船到十几条船。对于分配赃物、对待妇女、联络岸上,帮派里都有很详细的规定。
红旗帮主要把掠夺的赃物分成“天” “地” “人”三份:第一份祭天之后分给老百姓,带有一点劫富济贫的侠盗意味;第二份是把金银财宝藏到一些山洞里面,像香港长洲岛上就有张保仔藏宝洞;第三份就是普通的粮食布匹,海盗伙里面直接坐地分赃。
在张保仔的船上,还没有看到过有望远镜的记载,他们的联络方式是“旗语”。香港的扯旗山,现在叫太平山,是香港最高峰,也是张保仔的基地。山顶上有海盗的观察哨,如果一旦发现远处有可以行劫的船只,就会扯起旗子,通知山下采取行动。后来,因为香港的太平绅士认为扯旗山和海盗有关,名字不好听,就干脆提议把它改为太平山。
海盗到底是如何劫掠打仗的呢?
当时船上没有动力,作战主要靠的是火攻和炮攻。船上会有很多门大炮、小炮。正面的人把装满硝磺、油布的火药罐扔过去,或是把沾满油的棉花点燃,用弓箭拉出去射向对方的船篷。船篷一着火,船停了下来,再用带铁钩的竹篙,把对方的船拉过来,用冷兵器展开近身作战。
张保仔和郑一嫂很善于诱敌深入。当时的虎门总兵林国良有一次在海边看到有几艘船像是海盗船,就指挥自己手下的几十条水师船围了上去。结果那几艘海盗船马上开始逃跑,消失在了岛屿的后面。在林国良愣住的时候,岛屿两旁一百多条船鱼贯而出,反包围了清军水师。最后林国良作为一个正二品武官,弹尽粮绝,他自己拿着一把短刀跳到海盗船上去对仗,被海盗所杀。
海盗也会伪装成普通渔民或者渡船。有一次,一艘越南艇船“鹏发”号装了向清朝进贡的货物,张保仔知道以后,就抢了两艘渡船,带领手下藏在船舱里,伪装成被海盗追击的渡船,向“鹏发号”求救。鹏发号船高炮大,有几十名水手,没有多想就答应帮忙。它刚刚靠近两艘渡船,里面就跑出来一百多号海盗。最后,这艘鹏发号成为张保仔的坐船。
有一名英国商人格拉斯普尔,曾经被红旗帮绑架为肉票。他在海盗船上生活了两个月,他在东家付了赎金之后回到英国,写了一本书叫《可怕的海盗》,描绘海盗的内部生活。他们平时露宿风餐,往往没有饭吃,没有柴烧。他们会把老鼠、蟑螂都当饭吃,甚至养老鼠,也会把船舱里抢来的绸缎布匹当柴火烧。在作战时如果炮子用尽了,他们可能就把银元、铜钱直接塞在炮膛里打出去。
海盗内部的男女关系也值得关注。有研究者统计了清代文献当中几百起和性有关的案件,根据海盗口供记录,发现他们的鸡奸案有238起,强奸妇女的只有3起。这和郑一嫂、蔡牵妈在海盗大帮里立的规矩有关。郑一嫂规定,凡是强奸妇女者格杀勿论,可以和你看中的女人结婚,但是不许强奸,也不许私通。因为强奸和私通会在海盗伙里面引起争风吃醋、打架斗殴,甚至有些人可能会逃离上岸向官方报信,这会让他们遭受灭顶之灾。
强奸妇女的事情一般只会在海盗小股里出现,在大股海盗中被严格禁止。这也带有一点侠盗的风范。
清朝女性当海盗,而且成为大盗首,在全球海盗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西方有那么多著名的海盗,像德雷克船长、基德船长,但是西方海盗船上基本没有女人,如果有,也都是乔装打扮成男人才能上船。
但海盗的生活毕竟不是人过的日子,虽然能抢到很多金银财宝,但毕竟漂泊海上,经常遭受到生命的威胁,所以有些人就起了投诚的念头。
最先投诚的是黑旗帮首领郭婆带。他的投降书是这么写的:
“今蚁等生逢盛世,本乃良民,或因结交不慎而陷入萑苻,或因俯仰无资而充投逆侣,或因贸易而被掳江湖,或因负罪而潜身泽国。东奔西走,时防战舰之追;露宿风飱,受尽穷洋之苦。”
他们原本是平民,下海为盗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现在,为了摆脱这种风餐露宿的日子,他们愿意向官府投诚。投诚以后,郭婆带被封为“把总”,正七品。当时新任两广总督百龄为了对付海盗,严禁岸上的老百姓把柴米油盐等日常用品卖给海盗,抓到了格杀勿论。断了接济之后,再加上看到郭婆带受到了封赏,张保仔和郑一嫂也动了投诚的心思。
郑一嫂带了十几个女眷,没有带一把刀,进入广州城去面见总督百龄,谈了投诚的事情。最终,张保仔率领他的红旗大帮17000多人,270多条船,向清政府投降。有些不愿投诚的海盗往东南亚逃去,还有些潜回自己的家乡,声震一时的红旗大帮就此瓦解。
张保仔被封为“千总”,正六品,后来因为帮助清军围剿海盗有功,十年内从千总升为都司、再升为副将,就是从二品。郑一嫂也得到朝廷的诰封,成为诰命夫人。
在这个过程里,张保仔和郑一嫂遇到了他们生命中的克星——福建人林则徐。林则徐觉得,他们以前是海洋巨盗,现在却成为朝廷命官,一旦心生异志,结果会不可收拾,就在上奏朝廷的奏折里写到“勿忘郑成功”。张保仔的升迁至此戛然而止。
为官之后,张保仔以前的海盗朋友,很多都被他诱杀或是协助其他水师剿灭。他心里总是充满了恐惧,怕江湖上的朋友回来报复。最后,他在39岁那年死于澎湖副将的任上。郑一嫂带着和张保仔生的一个儿子回到了南海,后来也有人说她到澳门去生活了。
在国内历史书写当中,经常把海上渔民的反抗称之为渔民起义。蔡牵是被清军打死在海上的,所以在我们清史研究中有蔡牵的一笔。但张保仔、郑一嫂是向清政府投诚的,很长时间以来他们都是我们历史研究中被遗忘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