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格隆汇”;文/ )
前些天,浙江金华的一所小学里的小朋友们就被戴上了”金箍”。据说这款”神器”能极大提高孩子们的专注力,稍有走神就会被”教育”,能有效提升学习成绩。简而言之,就是爸爸妈妈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上课”不专心”了。
“量子速读”、“智能头环”,这些黑科技名字听起来都很高大上,然而在这些”高大上”的背后,都是些见不得光的妖魔鬼怪们的身影,实在是让人非常失望。
据了解,这款头环是一家名为BrainCo的脑机接口公司推出的教育产品。该头环的核心原理在于,采集大脑中的生物体征信号,通过计算机对信号进行解读,从而实现专注力评分。
很多网友惊呼,这款黑科技产品实在是太强大了!将来可以读取人脑信息,会对人类的自由社会伦理造成极大的冲击,所以一定要禁掉!
笔者赞成把它禁掉,但倒不是因为它的强大,事实上我根本不相信它能像BrainCo网站上吹嘘的那么强大。
稍微有点理科基础的人都应该明白,以当下的科技水平,只能测测人脑的活跃度信息。电脑根本无法理解人类具体在想什么场景,更无法将人类杂乱的思想瞬间形象化。简而言之,即便头环显示学生上课很专注,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专注地听课,还是在专注地回想昨晚看的动画片。假如BrainCo公司真的像它自己说的这么牛,这项科技创新值100个诺贝尔奖,早就被美国拿去搞高端应用了,又何至于绕这么大一个弯,按3499元一个的价格来割中国小学生们的韭菜呢?
禁是应该禁掉的,但不是因为它真的有那么强大,而是因为它实在是太恶心了。
据说BrainCo公司是由一个叫韩璧丞的中国人于2014年在美国创立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CEO韩璧丞是一位87年出生的青年才俊,2014年开始在哈佛脑研究中心读博士,拉着一帮在美华人创业成立了这家公司。
这位CEO是个Top sales,有很强的公关能力,而作为产品的Focus1从定义到开发,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公司产品经理因对公司发展和产品理解不同,与CEO管理理念存在冲突,所以最终都离职了。
据那位已经离职的产品经理徐光启说:
作为该头环最初的产品经理,看到这样的热度既欣慰又有所顾虑。在理论上,用脑电来监测注意力水平以及用神经反馈训练来提高注意力,已经比较成熟。但产品依靠的是可实现理论的技术和用户体验,亦受法规伦理的制约。在技术上,信号采集的精确性、注意力算法的可靠性、人体工程等都有待改善。
EEG信号极易受到活动、出汗、电磁等干扰,传感器、信号通道数量和位置等都会影响信号的精准度。关于用EEG用于判定注意力的水平,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数学公式,当初我们采用的是NASA关于注意力量化的判定公式,还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目前国内对脑电数据等的监管是空白,在国外,个人生理数据很隐私,在美国很难出现该课堂的场景。
这位产品经理的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由此可见,这个产品并不成熟,所谓注意力量化也不过是一场YY,这种产品在美国显然是会被封杀的。
那么,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出现在中国的小学课堂里呢?
在本次事件被曝光之前,这批黑科技产品已经在这家小学里使用了近一年。
据浙江金华的这家小学称,这批“金箍”是该校校友、杭州嘉银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小仙于2018年12月25日下午与韩璧丞一起捐赠的,学校没掏钱,学生也没掏钱,属于”免费使用”。
孔小仙是韩璧丞的天使投资人,他于2015年投资了韩璧丞的脑科学项目,后来又说服BrainCo落户杭州。据天眼查显示,韩璧丞旗下的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21日。也就是说,BrainCo在杭州落地仅4天,孔小仙就带着韩璧丞去母校搞”捐赠”活动了。
从常理上说,有知识的人不会相信这种无厘头的伪科技,有文化的人不会使用这种严重侵犯他人隐私的伪科技,哪怕它是真的黑科技也不行。但是,从校长到老师,从哈佛博士到学生家长,在过去的10个月里似乎都对此并不介意,这实在是真正让人感到悲凉之处。
真的都是蠢吗?当然不是,要说他们蠢,他们肯定跟你急。
真正的原因在于,这些本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年人,他们谁都清楚,这玩意儿并不会戴在他们的头上,而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他们很难做出切实有力的反抗。事情一旦不会危及到自身时,就会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网上有许多关于BrainCo的介绍,还有不少相关视频。在视频里,韩璧丞满面春风地介绍着这款神器,但他本人并不戴这玩意儿,而从视频背景里可见,整个BrainCo就没有一个员工是戴着这种超级神器上班的。
这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的神器,贵司居然自己都不使用,实在是说不过去。
同理,这所小学里从校长到老师没有一个人戴着这种神器工作的,孩子们的家长也从未动过自己戴着它上班的心思。大家都说好,大家都不用,大家都对孩子们说:”你要戴着它学习,这都是为了你好!”
“为了你好”,这种神逻辑从头至尾都透着一股子虚伪气质。希望这帮孩子们长大之后,不要把这种神逻辑用在下一代身上。
事发之后,该校反复强调的两点是:(1)这东西没花钱,是人家捐赠的;(2)这东西没有副作用。
这所学校是睿智的。强调没花钱,就和贪腐划清了界限,这里也没有乱收费这回事。强调没有副作用,也就意味着这事不会有赔偿。至于小学生们心灵遭受的那些”万点暴击”,就当它不存在好了,反正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没法将心理伤害量化不是?学校当然更不会担心此事会影响校方的名誉,那些沉默的家长们肯定还会继续源源不断地将孩子们交到他们手里。
所以,别看网上一片骂声,但其实真正在乎这事的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有人猜想,再过一段时间,等风声平息了,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就会去向杭州相关部门去申请高新科技企业,然后享受国家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笔者觉得,以韩璧丞的心理素质,这点事还是做得出来的,但我希望届时他们审核不通过。可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内心对此并无信心。
从我个人极其有限的见识和经历来看,我身边有大量的”伪黑科技”和”伪创新”,其从业者的心理素质都是一个比一个彪悍。
就比如区块链吧,我关注它好几年了,遇到过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有很多区块链专家,一边用去中心化四处传道,一边又高呼希望政府加强监管,并且丝毫不觉得这里面的逻辑有什么违和。去年区块链产业遭遇寒冬,一度有不少专家们灰头土脸,有个别幸免于难的就忍不住洋洋得意起来,认为监管实在是来得太及时了。所以懂行的人都明白,他们呼吁的监管,其实就是希望监管帮他们把对手都消灭掉,这就正如郭德纲所说的那样,说相声就盼死同行。
此类“伪黑科技”和“伪创新”还有很多。比如二房东们改个名字叫”长租公寓”,一下子身价暴涨,最近都在排队,准备去纳斯达克敲钟;在民间放高利贷的改个叫“互联网金融”,一下子就让这种“千年下九门”的生意变得“普惠”起来,搞得十八线小县城里月薪2000元的小妹子们都负债几十万。上网课的卖理财,拍电影的搞众筹,搞了半辈子互联网的去造汽车,暗戳戳地到处搜集他人隐私的家伙们都在做大数据,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人脸识别系统并没有去抓犯罪分子,它们都在写字楼下当保安,铁面无私地把试图上楼送外卖的小哥们挡在门外,以确保写字楼里快要饿晕的小白领们不会遭遇恐怖袭击。
然而,就是这些荒诞的科技创新,也获得了资本圈的热烈追捧。
这些人精们当然不会真的相信伪创新能创造巨量的社会财富,但伪创新真的能为他们带来巨额财富。
“智能头环”和“量子波动速读”其实都是很低劣的社会骗局,但它们都曾让其主人收割了一批韭菜,这对于某些人来说,就已经算得上是“成功”了。然而在这种所谓的”成功”背后,隐藏着许多尴尬的社会现实。
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科学是大师兄二师兄眼中的洪水猛兽,一定要除之而后快,而在当代,科技在很多人眼中又成了一种无所不能的神迹。科学素养的低下,让许多人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们总是难以保持对科学的平常心。
本来,教育是解决这一社会弊症的药方,但这次智能头环事件也让很多人对于我们的基础教育深深地感到失望。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保持专注力是一件与教育初衷相悖的事情,与其在这样的学校里如此专注,还不如开小差去保护一下孩子们的想象力。
这几年,创新已经是一个被说烂了的词。创新当然没有错,但创新是需要想象力的,而当代中国创新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想象力的匮乏。
我们的校园教育强调的是专心学习教材知识,我们的家庭教育重点关注的是孩子听话还是不听话,我们的社会重点要求的是青年们是否能循规蹈矩,而这些都在有意无意地扼杀中国人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真正的创新就一直起不来,所以,我们的身边总是充斥着许多令人哑然失笑的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