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博;文/张佳伟)

看到说,有人觉得《水浒》毒害青少年

寻思着:《水浒》没毒害啊,这不楔子里洪太尉误走妖魔,就跟您说清了吗?——这书的主角是一百零八魔君嘛,就是在给您讲一群魔王的反面教材嘛!看了引以为戒,不就得了吗?就像有人看《金瓶梅》,会想奔着西门庆去吗?

当然咯,《水浒》开头说一百零八魔君,像个狡狯的免责声明。让我想起《红楼梦》开头说贾宝玉是个孽障、混世魔王、“腹内原来草莽”。

叙事作品的两难:读者需要点代入感,所以主角不能太糟糕。但主角若是十全十美的滥好人,就写不出跌宕起伏的好故事。故,主角应当优点缺点兼有。

至于故事,伟大作品,包括文本、画作和音乐,有一部分是歌颂理想纯洁之美的,我们喜闻乐见。但也有一部分,不是奔着正确真善美、道德高尚去的。好的故事,都需要些负面元素。

《水浒传》的好处,从不在道德教化,只是将世态炎凉给您写明白了,江湖汉子怎么犯罪复仇。好处是叙述明快,动作简洁,对白鲜活,人物刻画出色,白描如神,以及故事好看——虽然净是些杀人放火、抢村掠镇、开黑店卖人肉包子的家伙,妙在作者从来不说这批人是道德模范,一百零八魔星嘛!——你们都说我这路的不是好人,好好,你们说得对!我就先承认自己不是好人,然后来讲述我的故事!

但《水浒传》确实杀伐决断、诡谲雄奇,莽莽苍苍有股子走马扬鞭轻生死重大义的气概。世界和平当然是大家的理想,但在虚构的文艺作品里,情、杀、阴谋、悬念、粗犷、血气,才能编制出华丽的故事。开始就适当放低读者们对主角的道德期许,便于作者展开故事,读者读着舒服——甚至,偶尔能有许多罪恶的小快感呢。

但前提是,别用道德夫子的眼光去看书——小说是虚构故事,不是行为守则——如果有人连这都分不清,可能也怪不到《水浒》上去。

话说,我觉得,最讨厌《水浒传》的,应该是《水浒传》里的反派们。想想《水浒传》里每一出的反派好了:心胸狭窄逼走王进的高俅、霸占民女虚钱实契的镇关西、仗势欺人强抢民女的高衙内、卖友求荣一心向利的陆谦、逢迎拍马出谋划策的富安、泼皮无赖欺压良善的牛二、敲诈勒索脑子进水的阎婆惜、西门庆、张都监、蒋门神、刘高和他媳妇……梁山上的魔头们不太好,但大多有个由头。

《水浒传》支配大多数人物动机的,是忍耐(未遂)+气性。一百二十回回目中,“大闹”八次,“火烧”五次,“醉打”三次,怒杀、单打、双夺、并火、不忿、棒打、拳打、血溅、夜闹……基本集中在前半部分。整本书,尤其是前半本书的大小故事,大致是好汉们或多或少忍耐压抑,以求符合规则,终于发现没戏,不忿暴躁发泄,逼上山去——林冲都被陆谦害到了沧州,但他最后逼上梁山这一把火,是差拨点起来的。

嗯对,沧州牢城的差拨。

林冲刚到沧州牢里,差拨就来讹钱,没看到钱,先骂出一套五彩缤纷的词句:“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卻來唱喏!你这廝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林冲递过五两银子,差拨的反应很微妙:“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沖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立刻舌灿莲花地赞美:“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閒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妙在他拿了林冲的钱,还要克扣:原来差拨落下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

到此为止,这只是个贪财的势利人罢了。

后来火烧草料场,大家都说陆谦混账。然而: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

差拨还表示:“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恶毒之极。

拿了林冲的钱,却思谋如此恶毒的计策。点了十几个火把要烧林冲,烧不死也有死罪可以搞林冲。

陆谦只是过来负责搞事的,真正的出谋划策和执行人,是差拨。

《水浒》里的恶人,郑屠霸道,衙内好色,陆谦功利,牛二泼皮,王婆贪财,蒋门神跋扈,老都管仗势欺人,都不是啥好东西。但王婆拿了西门庆的钱,好歹负责到底;牛二虽然混蛋,却只是个浑人。大多恶人还知道知恩图报、拿钱办事。老都管看杨志走了,还知道自责两声。坏得也算有始有终。只有这差拨,先是欺压犯人,克扣银两;见钱眼开,转脸就卖;拿了林冲无数的钱,临了还设如此周到的毒计,要杀林冲。

我初读《水浒传》时,只觉得这是个恶人;后来见了些世道,才明白差拨这一路人的可怕。人这辈子未必遇得到高俅童贯,但差拨这样拐弯抹角使坏的,却是随处可见,千古不绝。

梁山上确实都是魔王,但多看看这小说,哪怕不当故事看,也能多了解差拨们的手段,了解武松们的选择,也可以学会怎么对付恶人,权当引以为戒了。

哪位说了: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早就没高俅童贯、牛二郑屠、王婆差拨这类家伙了,那就更好——权当看个新鲜呗。

至于哪位说,读小说会学坏……《水浒传》里挺明显了:能把人撺掇坏或者逼坏的,不是一两本小说,而是当时糟糕的时世和叵测的坏人。

如果一本虚构的、开头还特意免责声明了主角全员魔王的小说,居然也能教坏人,恐怕就不是小说自己的问题咯?